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
(1)農村生活污水的來源特點。農村生活污水主要來源以下三個方面:生活洗滌污水,如洗衣、淋浴、沖刷地面等;二是廚房污水;三是糞便及其沖洗等排水。
(2)農村生活污水的水質特點。農村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機物、氨、氮、磷以及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一般BOD5≤150㎎/L,CODcr≤350㎎/L,NH3-N≤35㎎/L;pH值6-8,SS≤400㎎/L,色度(稀釋倍數)≤100,從數據上分析,農村生活污水含極少量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氮和磷占一定量比例,水質波動比較大,可生化性好。

二、農村污水處理系統規劃
本地區對污水處理模式依照污水處理模式劃分了四個等級:原位處理、集群處理、社區集中處理、地區集中處理,分別對應于散戶、農村、小城鎮和城市規模的污水。同時,根據環境敏感度、公共健康、污水特征和處理復雜程度等四個因素的風險性,提出業主自覺制、維修合同制、運行許可制、管理實體運行維護制、管理實體所有制五種污水分散處理系統管理模式。
1、 集中處理方案
(1)城區及周邊農村居民點集中處理
各個村莊內所有污水通過污水管道集中收集之后,統一接入鄰近市政的污水管網內,然后利用市區污水處理廠進行統一處理;城區污水處理廠具有運營成熟、處理工藝深入的優點,這種收集處理模式投資省、施工周期短、見效快、統一管理方便,不僅節省農村地區污水處理站的投資,且具有良好的污水處理效果以及運行管理保障。
(2)鎮區及周邊農村居民點集中處理方案
規劃無法納入城市污水管網的城鎮,均需建設鎮區污水處理廠,位于鎮區主干管1km范圍內且污水可以自流入主干管的村莊,應優先考慮納入鎮區污水管網集中處理,規劃鎮區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達到一級A標準。

2、 分散處理
(1)多個居民點(村莊)聯合處理
平原區域分布較多的村莊密集區,居民點人口集中、連片布局,可共同建設污水處理站統一收集、集中處理,即居民點集聚區選擇地勢低洼且具備排水條件的區域共同建設污水處理站,多村統一建設污水管網,農戶污水收集入管網后,輸送到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規劃農村新型社區均需建設污水處理站,農村新型社區周邊居民點可考慮延伸管網進行污水收集,集中處理,污水處理排放標準達到一級B標準。
(2)單個居民點(村莊)集中處理
適用于農戶居住較為集中、村莊人口規模較大且距離城鎮較遠的村莊居民點,主要通過建設污水管網收集污水,集中采用中小型污水處理設備采用生態處理模式,進行農村污水的處理,這種處理模式成可做到節省成本、施工簡單、管理方便、出水水質有保障等優點。
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藝流程
(1)“微動力厭氧好氧+景觀綠地”治理技術
利用生態系統治理的方法來凈化污水,僅需微動力或少動力,運行成本較低,管理相對簡便,同時兼具美化環境的效果,該模式適宜大型分散式污水治理,污水量可為50~200m3/d,服務人口約為250~1000人,60~250戶。其工藝流程為:污水→格柵→微動力厭氧好氧池→沉淀池→景觀綠地→排放該技術將微動力厭氧好氧污水治理技術與景觀建設相結合,與純粹的生態治理工藝相比,對氣候的適應性較強,治理效果穩定可靠;運行成本低,污泥產生量少,維護簡便,景觀綠地可美化周邊環境,二次污染少。

(2)“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治理技術。
采用厭氧發酵技術和兼性生物過濾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在厭氧和兼性厭氧的條件下將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轉化成CH4、CO2和水,達到凈化治理生活污水的目的,該模式適宜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污水量宜20~50t/d,服務人口約100~250人,25~60戶。其工藝流程為:
污水→格柵→前治理區(厭氧發酵)→后治理區(生物濾池)→排放。
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將厭氧好氧污水治理技術與農村沼氣能源、生態農業相結合,治理效果穩定可靠;運行成本低,維護簡便,二次污染少。
(3)“地埋式無動力厭氧治理”治理技術。
工藝是在普通化糞池上加以改造形成的,其治理工藝也是利用厭氧微生物對有機質發酵、分解作用,達到污水的凈化,該模式適宜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污水量宜50~150t/d,服務人口約200~500人,50~100戶。其工藝流程為:污水→格柵→多級厭氧→接觸生化→排放。
更多關于農村污水處理設備的相關資料,可關注公司網站(www.cnsoya.com)!



